close

這時代就是需要心六倫

心六倫,從心做起

「心六倫」是聖嚴法師因應時代需要提出,
不是傳統社會講的儒家倫理道德,
或是佛教的戒律、《聖經‧舊約》的十戒,
而是要整合過去破產的倫理,
提出符合現代人需要,且可以接受的新倫理觀念,
讓人發願「從我做起」。

邱惠敏

 

 

農曆新年前夕,媒體披露了這樣一則故事:南投縣一位潘小弟弟,為了籌措媽媽的十二萬元保釋金,每天清晨就起床到市場做生意,但辛苦賺來的收入卻遠不及保釋所需的金額。當消息經媒體報導,熱心的台灣民眾立刻將愛心化為行動,小男孩的生意成長了四成,還有一位善心人士捐出了十二萬元,眾人的善心善行,幫助潘小弟弟度過一個闔家團圓的新春佳節。

聖嚴法師說:「每一個人小小的好,就能匯聚成大大的好。」潘小弟弟的例子,證諸了小小善念集結而成的大力量。

 

從另一方面來看,今日我們身處地球村的時代,每一個人內心生起的善念或惡念,造作的善行或惡行,都有可能造成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結果。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於1963年提出「蝴蝶效應」,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,搧動幾下翅膀,可能在兩週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一場龍卷風;還有只要大陸或印度的人工薪水漲價,對全球的經濟即造成物價上漲的恐慌。

 

《華嚴經》中也提到「因陀羅網」,世間就像一個無形的網絡,人與人、事、萬物與自然之間都是緊密相關的。因此,倫理更顯其重要性,如果沒有一套價值準則,我們面臨的將是一個失序混亂的世界。聖嚴法師也於提出「心六倫」時強調:「愈是在混亂的環境之中,愈是需要提倡倫理教育和倫理觀念。」

 

倫理,從字面解釋就是「人倫道德的常理」,《淮南子‧要略》:「經古今之道,治倫理之序。」簡單地說,無論時空的流轉,人與人互動時仍需遵守共同的規則與秩序;人仍應謹守本分,瞭解人我分際,不違背社會價值,才能維持整個大環境的安定與和平。誠如清華大學前校長劉炯朗說的:「倫理是一種關係,有關係存在就有倫理;由一群人產生共識,建立倫理。」

 

 

何謂「心六倫」

 

但是,今日人們需要怎樣的倫理呢?2007年6月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舉辦了一場「新時代心倫理座談會」,邀請不同領域的傑出人士針對「倫理」提出見解,強調當今社會需要建立「新」與「心」倫理,且與傳統的「五倫」是不同的。出席該座談會的聖嚴法師提出:「現在所提倡的心倫理,不是傳統社會講的儒家倫理道德,或是佛教的戒律、《聖經‧舊約》的十戒,而是要整合過去破產的倫理,提出符合現代人需要,且可以接受的新倫理觀念。」

 

聖嚴法師直指出一個重點,舊有的倫理已不符合時代需求,亟需建立新的倫理,而且強調必須從人「心」出發,重新找到符合現代人的生命價值,所以法師提出「心六倫」。所謂「心」,就是「良心」的心。雖然人們都知道需要有倫理價值觀,但當倫理落實到自己身上時,卻往往由於利害得失的考量,而將它棄之不論。

 

「心六倫」強調從心做起,拿出良心,去實踐「家庭倫理」、「生活倫理」、「校園倫理」、「自然倫理」、「職業倫理」及「族群倫理」,目的是讓人們在現代複雜關係與多元文化社會中,能夠找到適當的準則來定位自己。

 

家庭是一切人際關係的起點,也是價值觀最早建立之處;校園則是人生求學階段的重要場域,師生互動極為重要;從校園踏入職場後,人生幾乎有三分之二的時光實踐理想;生活則是社會的基礎,有正當的生活價值,才有健康的社會;社會上有各個族群,彼此尊重、合作,社會才能安定、前進;自然跟人類息息相關,人無法脫離自然而存,唯有與自然和平共處,人類才能永續發展。所以現代社會一定要有倫理來運作,而且六倫「倫倫相扣」,不然一旦其中有一環失衡,人類社會依然無法健全。

 

近年來,六倫中的家庭、校園、職業等倫理,被各界喊得震天響地,社會也早已大力呼籲、提倡;而生活、族群與自然倫理也是現代人必須正視的,它們是聖嚴法師打破人與人、人與自然的界線,強調不分人我、不分族群,應該尊重所有的眾生,瞭解萬物都是共存在大自然中。生態攝影與環保人士徐仁修也強調人類是從自然中學習到倫理的,那就是「自然之道」,不能違反自然規律而任意妄為。

     
        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dc2003 的頭像
    ddc2003

    幸福部落

    ddc20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