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心建築 綠生活

用建築心法蓋出智慧的房子

想要透過綠建築達到地球環保的目標,
應該要從觀念的改變做起,
去除慾望的遮蔽,還原建築本質之美,
才能讓缺氧的地球呼吸到新鮮空氣。

徐慧娟

 

 

炎炎夏日,在戶外氣溫居高不下的情形下,許多人選擇躲在冷氣房裡消暑。然而正當空調的溫度一度度往下降時,地球的溫度也正一度度上升。溫室效應所帶來的環境危機,最近幾年來,特別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,環保意識終於有機會抬頭。在地球環保的議題上,第一個造成全球效應的話題,非「綠建築」莫屬。

 

 

綠建築的正知見

 

綠建築又稱為永續建築,是一種強調節能、減廢、低碳,並相當重視生態平衡的建築。綠建築的概念最早在二十世紀初就已經產生,但是卻經過將近一百年的醞釀才達至成熟。在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的情形下,綠建築彷彿地球環保的「護身符」般,開始在世界各國風行。各國推動綠建築的相關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成立,制定出一套又一套的標準參考指標,如美國能源與環境先導計畫(LEED,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)、英國的的建築研究所(BRE, 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)、環境評估法(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),簡稱BREEAM,及加拿大由GBCA (The Green Building Council of Australia)所制定的綠星指標(Green Star)等。

 

台灣的綠建築風潮於二十世紀末;受歐美各國影響也蔚然成型,1999年在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林憲德的推動下,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出版了《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》,制定了適合台灣環境的七大綠建築指標:綠化、基地保水、日常節能、減碳、廢棄物減量、水資源、污水與垃圾改善,2003年又加入兩項指標:生物多樣化、室內建康與環境,將綠建築定義為「生態、節能、減廢、健康」的建築物。2002年,台灣成為全球第一個立法強制公有建築物符合綠建築指標的國家。2004,內政部營建署在《建築技術規則》中增訂〈綠建築規章〉並公布五個認證的等級,分別是合格認證、銅級、銀級、黃金級及鑽石級,以此獎勵環保健康的優質綠建築。根據統計從2000年至今,台灣申請綠建築標章並獲得通過的案例有一百一十九個,候選的案例也有九百三十五個,總計省下八億多元電費、二萬二千多噸碳量。

 

這一切的現象看似可喜,彷彿岌岌可危的地球在一夜之間即能改變命運、獲得重生。然而綠建築真能解救地球於環境災難中嗎?一手推動台灣綠建築運動的林憲德教授卻感嘆地說:「綠建築是地球在沉淪中隨手捉住的一根稻草。」花費無數心血鼓吹建築的環保理念,並時時督促政府制定相關法規的林憲德,為何有此感嘆?「指標的標準訂的太低,只能象徵性地處罰『犯錯的小孩』。」林憲德說。意思是說,建築物就算某幾項達到綠建築規章的指標,在其他方面繼續採用不環保的建材或技術,對地球的幫助並不大。林教授認為法律只能治標不能治本,想要透過綠建築實現環保的理想,最重要的還是要培養綠建築「正知見」,找出綠建築心法。

 

關於綠建築,除了洋洋灑灑的九大規章外,還有什麼心法可循?拋開九大規章,是否還能蓋出符合環保精神的綠建築?以推動常民綠建築聞名的謝英俊建築師,認為綠建築的心法,就是簡簡單單四個字:善治素地。意思是善加運用大自然所賦予的天然建材如石頭與泥土等,並以理性的態度來建造房子。謝英俊認為,綠建築是一種「離相」的建築。建築師應放下對「相」的執著,不是光在房子的外型上著墨,而要先考慮房子與周圍環境的關係,照顧到通風、採光、隔熱等問題。用這種心態所建造的房子,不需要去想綠建築規章的內容,自然就可以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。長期於台灣、大陸等地投入常民綠建築的謝英俊,認為建築的最高境界是圓融無礙,與佛教的般若相通,綠建築正是具備佛法智慧的房子。

     
        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dc2003 的頭像
    ddc2003

    幸福部落

    ddc20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