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單綠生活 |
||||
簡單生活,生活簡單 氣候變遷的影響愈來愈劇烈, |
■ 邱惠敏 |
|||
時序入夏,氣溫已直逼40度大關,世界各地氣候異常,熱浪、狂風、暴雨、暴雪、乾旱、地震、火山爆發等重大災情頻傳,顯示全球暖化的情況愈來愈嚴重,已經造成了許多氣候災害、氣候難民與物種的消失。
氣候變遷已是不爭的事實,許多人開始深切反省生活、人與大地的關係,皆因我們過度耗費自然資源,例如濫墾濫伐、化學藥劑使用對生態環境嚴重破壞,愈來愈多人呼籲重新思考生活方式,並積極付出行動。
例如成立至今屆滿40年的4月22日世界地球日(Earth Day),這場全球性的環保運動,每年都因應全球環境問題,訂定不同的主題,1990年以「資源回收」為主題,2000年則把焦點放在全球溫室效應與推動乾淨能源,2009至2010年的主題為「綠世代」(Green Generation),期待大眾展開「綠行動」,從個人到學校企業全面改善環境,所有人一起參與保護地球的行動,給自己與孩子更好的未來。這或許是全人類生活朝向永續的轉捩點,以邁向綠生活(the green life)的方式來守護地球,在全球形成一股新生活運動。
綠生活運動的開展
這股綠生活運動就如一陣清新的節能減碳「綠」風──綠建築、綠色消費、綠知識、綠行動、綠趨勢、綠色態度等,都是希望改變人類本位、經濟掛帥的價值。綠生活標榜的精神為簡單(simple)、健康(healthy)與永續(sustainable),在生活中透過簡單的生活,來改善自身的健康,對大地友善,與大自然和諧共處,來達到永續的目的。
綠生活帶動一連串的綠行動,無論是一日不吃肉、低碳素食、少坐車多走路、衣著輕便不吹冷氣、早睡早起不耗能、在地消費減少食物里程等,都是要我們具有全球化思惟,透過在地化消費、草根性行動,加上永續的考量,拉近人們與土地的距離,親近大自然,體會地球與我們是共存的。
在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工作的張楊乾,身為「低碳生活部落格」格主,他的綠行動已行之有年,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,例如少吃進口食物、多吃素食、隨手關燈、多走樓梯,搭乘大眾運輸、響應共乘等,這些已成為他的新生活準則。
簡單生活的綠態度
綠生活除了展現在積極的綠行動上,首要精神是鼓勵人們回歸「簡單」,調整生活方式;藉由簡單生活減少對物質的追求,無形中也有益我們的身心健康,培養我們對環境友善的綠態度,保護了我們所生存的地球,形成善的循環(永續)。例如日本環境部繼推廣衣著輕便少開冷氣後,又推行早睡早起一小時,善用白天日光的時間,減少晚上活動,可大大減少碳足跡,許多民眾反映健康因此獲得改善。
有「環保木工師」之稱的謝東育,早在兩年前即力行早睡早起,將調整作息視為簡單生活的第一步,而且全家奉行「手作」,日常生活所需盡量自己動手做,不僅減少消費,也讓物資再生利用,以手作貼近自然,家庭因此健康和樂,也達到環保、愛護地球的目的。
在宜蘭港邊社區推動社區總體營造的前發展協會理事長林銀河,不僅全家落實簡單生活,不看電視、沒有冷氣、自己種菜,飲食愈吃愈簡單,生活愈過愈簡單。因為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,也將簡單生活的觀念推廣至社區,希望共創一個掙脫物質束縛的環境,學習老祖宗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智慧。
簡單生活並不是要人回歸到「原始」生活,而是一種生活態度,不是徒具形式或一味追求清貧,而是一種「從心改變」的生活方式。就像《女農討山誌》的作者阿寶,在梨山實踐她「還林於山」的計畫,但她也使用手機與電腦等3C產品,她清楚知道,自己使用科技設備的心態,與時下追求時髦或打發時間的心態絕對不同,「簡單」已經內化到阿寶的生命,成了一種生命情調。 |
|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