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用關懷代替監視】
|
|
|
我有個弟子告訴我,在她讀高中的時候,媽媽老是提醒她:「妳晚上要早一點回來。」
為聽得太多了,所以有天她就不耐煩的回嘴說:「我每天都很早回來,你怎麼還老是叫我早一點回來?應該叫我晚一點回來才對!」
從此以後,她就改成每天晚一點回來。
媽媽看她晚歸,就罵說:「妳死哪兒去了!」
其實她放學後並沒有四處亂逛,只是留在學校裡,看書看得晚一點而已。
父母如果不信任孩子,孩子一定會覺得很不舒服,很不愉快。
尤其父母愈懷疑、愈監視,孩子往往愈會出問題。
做父母的應該不要懷疑孩子,而是多關心孩子,多花點時間陪伴他,如此才能真正瞭解孩子的需要和想法。
|
|
|
【孩子不是替身】
|
|
|
父母與其一味的要求孩子學好,不妨重新調整對待孩子的價值觀。
大部分的父母都望子成龍,希望孩子比自己更優秀,中國人這種「揚名聲,顯父母」的傳統觀念,無非是:自己不行,卻希望兒女行;結果造成孩子很大的壓力,讓親子關係變得很緊繃。
父母在要求孩子前,何不先想想:孩子真的是自己的財產嗎?是自己的替身、影子嗎?還是自己未來的夢想?
這樣,才不會因為過度的期望,反而揠苗助長,破壞了和諧的親子關係。
|
|
|
本文出處
|
|
![08和孩子做朋友 08和孩子做朋友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ddc2003/1340258709-2059393705_t.jpg&width=98&height=93)
|
|
和孩子做朋友
教孩子讓你頭痛嗎?當你的關心變成嘮叨,保護變成監視,何不試著和孩子做做朋友,讓你的世界和他的世界連在一起。
「和孩子做朋友」,收錄25篇親子短文,以聖嚴法師親切溫馨的法語,將提醒我們如何貼近孩子的心。
|
|
|
|
【找不到太太】
|
|
|
我認識一個人,在二十多歲的時候,有很多女孩子喜歡他,可是他的眼睛長在頭頂上,他說:「我要的老婆,絕對不是普通人,要嫁給我,不是那麼簡單的。」結果到了三十多歲,他還找不到合他標準的老婆。
幾年後他的結婚條件降了一點:「一定要台大畢業的,比我小十歲,而且還要有才氣。不然兩個人談情,就像對牛彈琴,不如不結婚!」
結果到了四十歲,還是找不到對象,於是他再降格而求:「只要大學生就行。」
可是直到他五十歲,來見我的時候,依舊沒結婚。
我告訴他:「你這個人根本不適合結婚,誰嫁給你,誰倒楣!」
他聽得一頭霧水。
我說:「婚姻要隨緣,如果以高標準選太太,到最後是找不到太太的;女孩子太挑剔的結果,一定也是結不了婚的。」
做任何事都要盡心、盡力,但是成敗得失,不是個人所能決定的。如果環境因素不能配合,又堅持非做不可,那必是死路一條。
|
|
|
【最合適的結婚對象】
|
|
|
如何找到合適的結婚對象呢?
我認為要以「品德」為第一要求。
所謂品德,不是面貌,而是人品,也就是心地的善良、真誠和樸實。千萬不要用美醜做為擇偶的條件,否則雖然人長得美麗英俊,可是心胸狹窄、脾氣暴躁、愛好虛榮,結婚後便有苦頭吃了。
第二,頭腦要清楚。
有人可能外型很好,性格也溫和,就是有一點糊里糊塗的。這一種對象就算不會給你出紕漏,可是也幫不了你太多的忙。尤其將來有了孩子,你就要擔負起較多的責任,包括孩子的教育、家庭的照顧,甚至於自己的健康、飲食,你都要自行處理。
第三,能互相體諒。
所謂體諒,就是心胸開朗,與人相處不會老是心存妒忌、懷疑,否則夫妻生活將過得很痛苦。
夫妻間應該要互相信賴,彼此要絕對的信任和諒解。以上三個原則,不僅是選擇對象的條件,也是夫妻的相處之道。如果能確實做到,就是幸福的保障。
|
|
|
本文出處
|
|
|
|
結婚好嗎
結婚,會失去自由嗎?不結婚,能一直享有愛情嗎?種種問題讓人對婚姻舉棋不定。不論您已婚、未婚,甚至拒婚,本書都能化解對「結婚好嗎?」的疑惑。
「結婚好嗎」,收錄25篇精采短文,相信以聖嚴法師多年修習佛法的智慧,將能帶領您對......。
|
|
ddc20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