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法怎麼看世界末日? |
|
末日情結,用佛法解結 回到個人的生命本質, |
■ 張錦德 |
3月11日,沿著日本東北地方的海岸線,滔天巨浪在海嘯警報發布後約五分鐘長驅直入,宮城縣南三陸町瞬間被夷為平地。多艘漁船被海嘯捲上岸,連帶著沖垮了房舍、橋樑,橋樑上仍有不少車輛進退兩難,驚駭的畫面撼動人心……
日本東北關東大震災之前,我們也許還不相信,電影中毀天滅地的畫面會在真實世界上演,但一個規模9.0的大地震,讓我們不得不去面對這世間的真相。
透過媒體畫面,海嘯巨浪不斷向內陸推擠,瞬間淹沒東北各大城鎮,並且造成千葉縣煉油廠起火,以及福島縣核電廠受損,輻射外洩危機。如此巨大的複合性災害,光是透過電視畫面,就令人膽顫心驚,更別說在當下歷經災害處境的民眾,內心是多麼的慌恐,像是橋樑上的汽車駕駛,對他們而言,當下就是世界毀滅。
成、住、壞、空的實相
這不僅讓人憂心,如果真的有「世界末日」,除了害怕與恐懼,我們還能怎麼辦?佛法又能為我們帶來什麼安定力量?
事實上,佛教沒有「末日」的觀念,末日的說法來自基督教,基督徒相信上帝降臨的時候,人們會接受上帝的審判,信仰主的人,會被接引至天國;未信主的人則全數淪入煉獄,而這一天就是世界末日,又稱為審判日。沿用至今,一般也將人類滅絕的日子稱做世界末日。
有別於基督徒的「末日」觀,佛教認為物質世界的存在,必定經由成、住、壞、空四個階段,就像人會面臨生、老、病、死,地球最終也會有壞滅的一天。不只如此,即使太陽系、銀河系以及任何最大範圍的天體,既有活動,就會毀滅,並非永恆不變。「唯有如實地去了解『成、住、壞、空』的世界觀,比較可以正確的思考與適當的行動。」法鼓佛教學院校長惠敏法師,曾在2010年9月法鼓山所舉辦的「安心地‧救大地」論壇上如此提醒。
例如每當地震、颱風、土石流發生,國人總抱持著憤怒、悲傷的情緒,質疑「為什麼老是發生在台灣?為什麼發生在我家?」、「台灣到底適不適合居住?」殊不知地震、土石流等地質現象,是造就台灣這塊土地的關鍵因素。
由中央大學地質學教授張中白負責解說,知名媒體人陳文茜旁白,每天在台北花博的「真相館小學堂」放映的《奮起的江山》,就不斷提醒大眾,壯闊山脈與美麗的海岸線是伴隨著災害而來,這是台灣的美麗與哀愁。在無法阻止地質事件發生的前提下,除了面對這個真相別無他法,深入了解土石流,進而取得人與土地利用的平衡點,這是唯一的方法。
當然,光以一、兩次的重大災變,要人們去設想、面對幾萬年、幾億年後的世界末日,時時擔心地球毀滅的到來,無異杞人憂天;但如果以為生活可以平穩過一輩子,永遠不會遇到倒楣的事,則是把無常的世間視為常,以常變為不變,顛倒看世界的錯誤迷思。
正面解讀世間無常
除了認清世間的本質,還要用正面的心態去認識「末日危機」。佛教雖沒有「末日」觀,卻有「末法」思想。末法時代,是佛法已經沒落,被世間的邪說和物欲所淹沒到快消滅的狀態,信仰佛教的人數漸漸稀少,縱然尚有佛經存在,也沒有人去信受奉行。
在中國,末法思想產生於北魏破佛至北周破佛事件的發生之際。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黑暗期,不但烽火連天、政權交替頻繁,像是子弒父、臣弒君等逆倫事件,也不斷上演。當時佛教方興未艾,成為人民心靈的倚靠,但北魏太武帝滅佛、北周武帝連續兩次大規模的滅佛事件,彷彿證明佛說的末法時代到來。
儘管如此,當時屢受同道迫害的南嶽慧思(西元515~577年),不但撰作〈立誓願文〉宣告末法的來臨,同時也造了金字《法華經》及金字《大品般若經》,為佛法存留於人間,作最大的努力。 |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