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透苦痛,發掘生命──多想兩分鐘,揮別自殺 |
||||
認識自殺後,還能做什麼? |
■ 張錦德 |
|||
六月起跑的世界盃足球賽,點爆國人的熱情;今年的賽事,不論四強還是冠軍賽,都是在最後一刻才分出勝負。球員為勝利的堅持,不到最後不放棄的毅力,著實讓人激賞而不忍離開電視。 伴隨著精彩賽事,可以看到由法鼓山製作「珍惜生命」廣告,在中場時間密集播出。廣告中,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以關注的姿態,慈悲的口吻呼籲大眾:「多想兩分鐘,你可以不必自殺,還有許多活路可走。」讓人不禁對生命升起肅然之心。
不只是「多想兩分鐘」,就連法鼓山舉辦的「珍惜生命」座談會的主題「呼吸即是財富」,都是在強調生命存續的堅持與希望,從「心」認識生命的契機。
生命就像是足球場上激鬥的戰事,汗水的揮灑、奮力的追逐,都是在為勝利的榮耀、生命的尊嚴做最大努力。而面對詭譎的戰局,紅牌的威脅,唯有心能安住當下,才能給予頑強的對手,致勝的一腳;也只有堅持到最後,結果才能無限可能。 畢竟世界盃結束了,四年後還有一次;生命結束了,多久才能再來呢?
體驗呼吸,珍惜生命可貴
法鼓山於今年6月17日,在台北圓山飯店所舉辦的「珍惜生命」座談會,邀請了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、行政院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李明濱、作家黃春明、導演吳念真四位社會公眾人物,針對座談會主題──「呼吸即是財富,活著就有希望」進行精彩對談。
當天,來自各地關懷自殺問題的七百多位聽眾與會,會談結束後,根據座談會內容所剪輯的公益節目「珍惜生命特別專輯」,也密集在年代新聞台電視頻道,以及各主要無線和有線頻道陸續轉播,喚起國內民眾對自殺的正視。
自殺的原因有很多,但是根據心理投射測量方法,有自殺念頭的人,自尊感低、 生命價值解離,容易陷入一種偏執的信念,常用不合理的想法跟自己講話,甚至築造一面牆保護自己。所以身為他們的家人、朋友,穩定情緒是首要之務。
要如何穩定當事者的情緒?身為一個關懷者,李明濱主任表示,「戒急用忍」的涵養是必須,而要忍就要用呼吸來穩住自己的情緒。李主任說明:「藉由腹部呼吸,降低交感神經作用,增加副交感神經進行,可以『氣定神閒』不被對方情緒所牽引,進而吸收、消化對方的問題。」所以接下來工作就是「積極聆聽」,李明濱強調,面對當事人的訴苦,「聽」遠比「說」來得更為重要。
支持跟聆聽可以讓當事者毫無顧忌,而從關懷者的「戒急用忍」到「積極聆聽」,是一種尊重的態度,當事者會慢慢解開心中的結,甚至會更深入談到價值觀,談到未來的問題。
專業的醫療介入
穩定當事人的情緒後,進一步藉由醫療與諮商,從似懂非懂的情形下,逐漸瞭解自我的特質和問題,是自殺救助的第二步驟,這時需要專業的醫療系統介入。其實幫助自殺的人邁向未來,在某一種意義上,是把他當作疾病患者。敦仁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魯中興表示:「通常,先讓他們知道『痛在哪裡』,再進行關鍵的『問題解決』,進一步『自我瞭解』。」
關鍵的「問題解決」,不外乎心理跟生理同時進行。心理跟生理是結合在一起的,一個人在無助無望的時候,下視丘免疫功能也會跟著下降;生氣時,身體的反應是心跳加速、腹瀉,所以適時提供醫療服務、藥物控制是必須的。
至於心理治療方面,透過專業治療方法可以適當引導當事人的問題,即使是憂鬱症,亦可以幫助他們如何看待事件本身,慢慢去拆解問題,如果其中沒有合理依據,會發現問題在於本身陷入煩惱的糾纏中,讓當事人知道這是情緒的作用。
只是對興起自殺念頭的人,幾乎都是以情緒來看待問題,所以要解開對方的心結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這時候,引導當事人去體驗呼吸,可紓解當事人自殺的念頭。具有多年禪修心得的屏安診所院長黃文翔表示:「體驗呼吸可以幫助人集中心念、專注當下,進而讓身心放鬆。」所以,在他的臨床經驗上,會不斷地引導當事者藉由呼吸感受身心,把注意力拉回來,不讓他一直陷入負面的情緒。
「這過程中,也許只要五分鐘,注意力就會跳開,也許要過幾分鐘之後,他才會回到這五分鐘的專注。」雖是如此,但是藉由不斷地引導,黃文翔發現幾次下來,當事人會開始慢慢的有信心、有興趣使用這方法,因為他們感受到這五分鐘的身心是和其他時間不同。 |
||||